夏天听《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 cover

夏天听《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

总觉得 7、8 月才是真正的夏天,大概是由于多年暑假形成的惯性。但也很久没有过过我心里认为的夏天。我心里的夏天是无所事事自由自在阳光灿烂的日复一日。看一小时动画片。做兴趣班的作业,因为擅长所以做得很快很有成就感。画画。太阳很大,家里很亮。看杂志。看书。暴雨。微波炉在转。写冒险悬疑故事,主角不知道他们失踪的家人在何方,我也不知道,我根本没有编出一个合理、滴水不漏的谜题,但我喜欢写追踪时主角的情绪。

自从上了初中我就不再一口气写完暑假作业了。因为作业太多太难,我懒。但我还是会挣扎几下的,很爱做计划。但一般还是最后几天抄答案了事,连统计图表都是拿了 N 次贴在参考答案上描出来的。

感觉高一的暑假好像是最后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了。在健身房我只用动感单车、跑步机和椭圆机,别的器械一概不碰。休息的时候一直在看 Pocket 里存下来的文章。主要是因为没啥流量,不好刷微博什么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培养出网络聊天的习惯,放了假主要的聊天对象就是我爸妈,除非有人主动来找我聊天,我确实不太会维持关系。一般都是断断续续地聊,没有达到如今看到一个好玩的立刻发给朋友的地步。因为我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家里的电脑前,手机流量又有限。我也写过一点电邮,后来实在是周围的朋友都没这个习惯,就放弃了。

2014、2015 年似乎是大家都开始从 QQ 转到微信的时候,而我一直到 17 年高中毕业才开始主用微信,在此之前微信甚至只加了家里人,基本只用来看公众号。因为我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了 QQ 还要费劲去多一个微信。高中毕业的时候,为了向师兄师姐了解大学和专业,才终于开始主用微信。刚开始用微信最想念的就是 QQ 积累多年的表情包。

当流量多了,外加培养出了网络聊天的习惯,我觉得我的优质时间就被吞噬了。对无聊的忍耐度很低。8 岁的时候我还挺能享受无所事事的,现在无所事事了几秒后就开始刷 SNS。刷个一天,在链接之间跳转。聊天聊一个晚上也经常。虽然说,网络聊天确实有利于维持关系,尤其是不常见面的时候,但效率是真的低。

前阵子看《深度工作》,还是有很多观点很认同的(写到这里,想起来忘了整理《深度工作》的笔记……)。虽然有些观点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好几次,但集合起来重新温习了一遍感觉还是不太一样,或许也有工作了比较有体会的原因。集中时间刷网页版微博,效率真的很高,花在微博上的时间真的没必要太多。用网页版淘宝,也不错,虽然网页设计很丑(…… App 也不怎么样),但浏览的效率也很高,尤其在我的手机用了 2 年多后开始出现卡顿的情况下。不过,用网页版的最大用处还是在于杜绝在床上玩手机。

觉得要多一点无所事事的时间。有点像冥想。最近还是有点容易被绕进情绪里,有点浮躁,爱吐槽。我从小都还挺会吐槽的,但说实话,吐槽很多时候是在嘲讽,好笑只是因为嘲讽的不是听到的人而已。比如我在自嘲,或者我嘲讽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自嘲也就算了,但嘲讽别人,心态就不好。⚠️一个提醒:当我因为自己的吐槽太好笑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

虽然说要训练没有音乐也能忍受无所事事,但我以前是连纯音乐都不太能忍受的人。所以先从《查理布朗的圣诞节》的原声开始。听的时候能想起一些动画情节,没那么无聊。以前没多喜欢这个原声,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记得它的存在。其实大部分时候,除去后期一些近似于散文的漫画,我看 Peanuts 时并没有很明显地感到忧伤的气息,而是有点好笑,即使准确地命中我的经历,也能感受到舒尔茨并不是想恶意嘲笑、传递负面情绪,他像是一个旁观者,记录下原本发生的,然后在心里给你加油。动画其实很不一样了……我并不喜欢以前的画风,得到 2002 年那会的风格才比较能接受。但原声确实越听越喜欢,即使表面上很欢快,内里还是哀伤的。已经发展到看到 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 几个字就感受到忧伤气息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故事加持,还是查理·布朗的气质,还是音乐本身确实哀伤。浮躁的时候听很伤的音乐还是有那么一点效果的,虽然是被渲染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