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了。2 月的时候就在想着理一下衣橱,但好长一段时间天气都反反复复,衣柜里同时有三季的衣服,就拖到现在。 衣服类型没咋变:
- 上装: T 恤(短袖 / 长袖,圆领 / POLO 领),衬衫,毛衣/抓绒衣,卫衣(连帽 / 半拉链,套头 / 开衫),夹克,厚外套,羽绒服
- 下装: 五分裤,牛仔裤,工装裤,休闲裤;直筒/锥形
- 颜色: 红,黄,蓝,白 / 米白 / 卡其,黑
上装
夏季
- 红色短袖 T 恤
- 黄色短袖 T 恤
- 白色短袖 T 恤(红黑色图案)
- 白色短袖 T 恤(彩色图案)
- 黑色短袖 T 恤
- POLO 黑白拼色 T 恤
- POLO 黑白条纹 T 恤
春秋季
- 白色长袖 T 恤
- 黑色长袖 T 恤
- 黄色格子衬衫
- 红色格子衬衫
- 米白色衬衫
- POLO 领黄藏蓝条纹 T 恤
- 黄色连帽衫
- 米白色半拉链卫衣
- 黑色牛仔夹克
- 灰黑色牛仔夹克
- 深蓝色牛仔夹克
冬季
- 白色毛衣
- 黑色 V 领毛衣
- 灰白色半拉链抓绒衣
- 红色连帽卫衣
- 灰白色连帽卫衣
- 灰白色圆领卫衣
- 深蓝色摇粒绒立领外套
- 黑色摇粒绒立领外套
- 藏蓝色丝绒飞行员外套
- 蓝色短款羽绒服
下装
- 深蓝直筒牛仔裤(四季)
- 藏蓝直筒牛仔裤(冬季)
- 黑色加绒工装冲锋裤(冬季)
- 米色运动裤(冬季)
- 卡其色加绒工装冲锋裤(冬季)
- 黑色锥形牛仔裤(春秋)
- 黑色锥形工装冲锋裤(春秋)
- 浅蓝直筒牛仔裤(三季)
- 黑色抽绳锥形工装冲锋裤(三季)
- 米色直筒休闲裤(三季)
- 卡其色直筒工装裤(夏)
- 卡其色五分裤(夏)
- 黑色休闲九分裤(夏)
- 黑色五分裤(夏)
鞋
- 黑白色革面休闲鞋
- 黑白色革面球鞋
- 藏蓝色革面休闲鞋(冬季阴雨天,偏正式一点点)
- 雨鞋
- 洞洞鞋(短暂外出)
配饰
- 棕绳圆牌项链
- 琥珀色近视太阳套镜
- 红色棒球帽
- 蓝色棒球帽
- 藏蓝色棒球帽
- 黑色明线棒球帽
- 黑色棒球帽
- 卡其色棒球帽
- 黑色报童帽
- 蓝白拼色雷锋帽
- 咖橘拼色雷锋帽
- 黑色皮腰带
- 黑色尼龙腰带
- 黑底白条纹中筒袜*n
- 白底黑条纹中筒袜*n
- 黑、白色高筒袜
- 黑色、卡其色、白色羊毛袜*n
- 灰白色手套
目前 0℃ 以上我已经总结出了以下穿衣公式:
最外层看最低气温,最里层看最高气温。例如今天20℃-25℃,那就穿A+B
A ≥23℃:短袖T恤
B 19℃-22℃:长袖T恤,衬衫,薄卫衣
C 15℃-18℃:牛仔夹克,开衫卫衣
——以下需要再加毛衣/抓绒衣分界线——
D 11℃-14℃:厚卫衣(也可以把毛衣换成牛仔夹克),衬衫+牛仔夹克
E 5℃-10℃:厚卫衣+牛仔夹克(温差大),厚外套(温差小)
F 0℃-5℃:厚卫衣+厚外套
- 阴雨天、湿度大、西北风的话会更冷,体感温度需要在实时温度上再往下降。
- 春秋尽量穿容易穿脱的衣服。
- 看逐时预报,最低温度时可能在睡觉,等起床时不一定有那么冷,酌情增减,要在阳台感受一下。
穿得每一层都能见人还是很实用的,尤其天气多变或需要辗转多个城市的时候,叠穿可以有效减少带的衣服数量。之前发了帖解释这个公式,于是每到天气变幻莫测的时候,就是这个帖子迎来新一轮流量的时候:啊最近又有八百个广东人不知道怎么穿衣服嗷。但说实话这个公式并不是很通用,反正我在汕头这样穿要冻死了……但深圳、上海和胶辽测试过多种天气都没问题,感觉和所在区是否靠海、热岛效应啥的有关系。猜想在极其湿冷的地方,这个公式大概会完全失效。
夏秋的上装的话,比起去年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有的褪色/变形又买了一件同样颜色的替换。冬季装备变化多一些,日常多了一件抓绒衣、一件圆领卫衣,淘汰了一件黄色卫衣,因为拉链和帽子的设计问题,穿起来不舒服……希望今年可以买到一件喜欢的黄色立领夹克/卫衣,以前有一件类似的黄色带三条杠的夹克是表姐的旧衣服,给了我之后我又从高中穿到大学,实在是太旧了才淘汰。真的很喜欢那件夹克,尤其还有史努比图案。
裤子也变了,淘汰了两条裤子,然后持续和冬季能穿的工装裤(还是叫伞兵裤?分不清)作斗争,现在算是告一段落吧,但我总觉得能有一条更完美的裤子。
还多了短款羽绒服、雷锋帽、手套、羊毛袜,很明显,我本来是准备在大冬天的时候出游的😂下次吧。
然后就是终于买了雨鞋!其实小雨中雨普通革面鞋基本都能应付,但大雨真的就是与其费劲找什么防泼水材质的鞋,不如找个好看的正经雨鞋……
小时候很讨厌雨鞋,因为周围同学不怎么穿,格格不入,而且长得也很丑,所以只穿过一两次。中学大学时一直是靠洞洞鞋度过雨天的,冬天也是。后来买了革面的鞋,但暴雨的时候仍然很难完全防住湿掉的命运,所以仍然是以洞洞鞋为主,到了室内再冲洗。去年看到新闻说有人因为接触了路面积水导致感染,加上当时脚踝上方不小心刮了个小口子,确实不好碰水,于是就努力在淘宝找到了一款长得像高帮帆布鞋的雨鞋,终于实现了踩水自由!即使暴雨也可以无视路上的水坑,直接大步流星走过去。爽!
除了没考虑到积水脏的事情,我以前也并不是特别在乎脚冷,都是随便挨过去,无视我爸妈的建议。直到后来看到个说法,大致是说在身体感到寒冷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可能会比较短视(?而且很多状态问题只要保证身体舒服就可以解决了。具体表述存疑,但总之我被说服了,有了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前年拉了个表记录下自己在不同温度下的穿搭体感,又在去年对比实践逐渐完善出一个穿衣公式。我确实不是那种很会生活的人,还真得无脑套公式才省心。
确实也能感受到保证身体舒适对心理状态的改变。天知道我以前多讨厌雨天,以前总穿帆布鞋、网面鞋,一出门必湿鞋,风一大裤子也跟着湿。但现在鞋基本替换为革面,还有专门的雨鞋,也有了不容易浸透的冲锋裤,对出门的抗拒心理大大减少了,走在路上甚至还会给自己洗脑「现在这样好赛博朋克耶」。总结出穿衣公式后也确实舒服了很多,不会再因为太热太冷而烦躁了。